□记者 努丽亚·阿布都瓦衣提
“该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已在新疆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双语教育、农村信息化等领域广泛应用。”6月24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磊告诉我。他所说的项目是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大学、新疆西北星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维哈柯文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发展基金等项目支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新疆理化所和新疆大学等单位集中优势的技术力量,对维哈柯语言文字处理技术的独特性及复杂性开展了系统研究,攻克了复杂文本处理等多项基础性和共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系列维哈柯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创建了维哈柯文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技术支撑体系,并研究制定了相关维哈柯文信息技术标准。
“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60%,维哈柯文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是新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加快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边疆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采访中,王磊告诉记者,新疆使用维哈柯文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1200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族群众更快地使用计算机,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通过该项目实施,团队自主研发了“维哈柯文Windows操作系统”“维哈柯文Linux操作系统”和“维哈柯文Windows CE操作系统”等7个操作系统软件,“维哈柯文智能输入法”“维哈柯文电子词典”和“维哈柯文搜索引擎”等9个工具软件,“维哈柯文办公套件”“维哈柯文信息发布系统”等8个应用软件。
这些技术成果突破了维哈柯文界面显示、排版、词处理的技术瓶颈,攻克了双向界面处理、按音节断行和字母拉长、词法分析等系列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一些系列关键技术在维哈柯文软件产品开发中被广泛应用,推动了维哈柯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技术进步。“尤其对文字工作者,打起字来比以前更顺畅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也减少了。”王磊说。
在一系列技术成果中,“维哈柯文版永中集成office2007”采用维吾尔文的操作界面和联机帮助系统,界面布局从右向左,符合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据新疆理化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蒋同海介绍,2005年该所开始研发少数民族文字软件产品,2007年维哈柯文版办公软件投入应用,总耗资500万元。用户可以通过这套软件进行少数民族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简报制作,还可使用艺术字、剪贴画、图表和科教编辑器等附加功能。除了满足一般的办公需求,这套软件凭借专业的排版、强大的数据透视表和个性化的自定义动作路径等功能,还能满足专业级用户的需求。蒋同海说,为了使这套软件得到准确并充分应用,科研人员前后分成3组行程数千公里,奔赴新疆南北的60个县市,先后培训了6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还创建了维哈柯文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技术支撑体系,这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小语种软件评测的空白。他们首次提出并实现了通用维哈柯文软件设计开发框架,创建了维哈柯文软件构件库、语言资源库和测试用例库,建立了维哈柯文软件测试平台,为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新疆大学团队首次提出维哈柯文新文字和古代维吾尔文编码字符集,并被纳入国际标准,制定了22个维哈柯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和1个地方标准,为维哈柯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外,还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标准22项、地方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17项、软件产品登记7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70多人,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除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双语教育、农村信息化,项目技术成果还在信息消费、数字出版、网络新媒体、反恐维稳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息消费,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
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加快新疆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同步发展,助力新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大作用。项目同期研发的阿拉伯文、俄文操作系统和智能终端等项目成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奠定了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如今,该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在各方面的应用,效果凸显。应用项目成果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公文无纸化传输、网上办事系统,提高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了维哈柯文舆情分析、法律文书和基层双语警务系统;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系统,宣传了国家政策,传播了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毫无疑问,该项目技术成果全面提升了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息消费。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手机进行信息消费的少数民族用户数量达数百万,且逐年快速递增,为企业创造年经济效益5亿多元,直接和间接增加少数民族就业人数上万人。
该项目成果有力支撑了新疆双语教育和文化事业。基于项目技术开发的系列双语教育软件和资源,服务于20多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300多万学生。应用项目成果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辑、出版、发行实现了信息化,维哈柯文的网络音视频、手机报、论坛、博客等新媒体日益丰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高,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版图片均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提供)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