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热点

月壤是怎样“换乘”的?

发布时间:2024-06-11 10:45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访问量:

6月6日,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登上了返回地球的“班车”。帮助它完成“换乘”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

在此次对接过程中,轨道器配置的3套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实现两器紧密连接,精准完成交会对接,为搭建月球样品转移通道奠定了基础。记者从八院了解到,3套抱爪是实现对接功能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对接时间、对接角度必须达到高度同频,才能保证对接任务顺利进行。

在样品转移过程中,复合连杆机构如同交接“接力棒”的手臂,具有传动链复杂、三个自由度的位移偏差测量和调试难度高等特点,是转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团队提出了双向高精度控制及测试技术,实现了复合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合的运动精度、稳定性的控制,确保了位移偏差在1%以内。

转移机构上的棘爪是实现月壤容器转移的关键组件,但要确保转移精准、顺利,棘爪组件需完成开合16000次以上的长寿命可靠性试验。照此计算,8组棘爪组件完成试验需要耗时近3个月。为了提高试验效率,研制人员设计出一种圆周运动的试验设备,就像一座摩天轮,一次能让8个棘爪组件在转动中开展试验,从而将整个试验时间缩短到14天。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