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源 / 创新载体

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5-06-04 00:10
来源: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访问量:

实验室主任

张富春,教授,博士,博导。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新疆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新疆动物学会理事长,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研究方向:动物分子免疫机制和DNA疫苗研究,植物基因工程及分子育种。

实验室副主任

兰海燕,教授,博士,硕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主编书目一部,参加译书二部,编译教材一部。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现为新疆植物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新疆特殊生境植物抗逆分子机理与生态适应机制研究。

马纪,教授,博士,硕导。主持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和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开展荒漠昆虫抗冻蛋白功能与应用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分子生物学教材编写和翻译两部。获得奖励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方向:为昆虫抗冻机理和抗冻蛋白应用研究。

学术委员会主任

魏江春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真菌学报》副主编,中科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联合资助的三志(动物志、植物志、孢子植物志)九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四册。

研究方向与内容

研究内容:

1. 新疆特殊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新疆独特生物资源开展抗逆基因的克隆、构建基因文库和进行基因组信息学研究。

2. 新疆特殊生物的生理和分子基础研究:以新疆极端环境生物为材料,筛选获得优良遗传材料,开展生理和分子基础研究,开发抗逆模式生物资源。

3. 新疆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通过生物技术实现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干旱区生态环境,提高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

 

研究成果

对新疆家蚕抗菌肽基因工程产品的抗菌机理和作用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了新疆家蚕抗菌肽体外722种微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0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专著3部。主持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自治区项目14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共获资助经费1009.1万元。荣获省部级奖13项,其他奖7项。申请专利2项,其中1项已经获得发明专利证书,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国际基因库注册新基因13个。

研究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6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管理人员3人,其中11人有博士学位、2人有硕士学位),客座研究人员24人。实验室拥有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动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及新疆大学项目博士后流动站。

实验设施

实验室现拥有超速离心机、各种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DNA测序仪、定量PCR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酶标仪、杂交炉、基因交联仪、毛细管电泳仪、冷冻干燥仪、层析柜、低压层析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80°C超低温冰箱、凝胶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大容量高压灭菌锅、电融合仪、CO2培养箱、小鼠饲养柜、空气浴摇床等。

发展设想

1. 建立新疆特殊环境生物的抗逆基因库,阐明其抗逆性状表达的生理及分子基础,并利用筛选的抗逆性基因,培育具有抗逆性的优良农作物、树木及牧草的新品种,在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方面有所突破。

2. 引进1-2名“天山学者”,带动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争取在本学术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40篇以上,成为国家生物学科博士后培养基地,争取在未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3. 结合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在与国内外现有合作基础之上,开展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合作,争取获批更多国家和自治区级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于新疆地方经济建设。

 

通讯地址:新疆乌鲁木齐胜利路14  830046

联系人:  张富春  彭永玉

联系电话:0991-8583259 8583517

电子邮箱:zfcxju@sina.com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